前幾天去河南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一個“知名博主看河南”活動,其間有個“新媒體如何傳播正能量”的研討會,與會者的一個共識是:正能量不是一味贊美,明明有問題卻說瞎話唱贊歌,那是禍國殃民。雖然河南新聞比較多,但河南不少官員還比較開明,不少官員都引用了曾在河南任省委書記的盧展工的一句名言:輿論監督不能叫負面報道,而是正面報道。現在的輿論監督不是太多了,而是太少。
  這應該是每個官員對待輿論監督應有的態度。不少地方官員都把“控負”當成核心工作之一,看到媒體輿論監督報道,就如臨大敵地當成影響地方形象的負面報道去公關、滅火和擺平。覺得說好話就是正面的,反映問題的就是負面的,就是負能量。這種狹隘的理解,一定程度上製造了當下地方政府及地方宣傳部門和媒體、網民的對抗。
  實際上,任何在“批評”和“監督”前面加限定語的,都算不上真正歡迎批評和監督,而是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去拒絕他不喜歡的批評。
  批評就是批評,前面加什麼限定都是多餘的。一些地方特別喜歡對批評進行區分:善意和惡意的,歡迎善意批評而反對惡意批評;正能量和負能量的,歡迎正能量的批評而反對負能量的批評;建設性和情緒化的,歡迎建設性的批評,反對情緒化的批評。其實,批評都是讓人不舒服的,人們本能地都會去排斥,但我們有美化自己的心理,所以要找一個拒絕批評的理由:因為你是惡意的,因為你是情緒化的,因為你是負能量的,所以我不想聽。
  真正應該區分的,不是善意的批評與惡意的批評,而是批評與造謠誹謗。而區分兩者的分界線是“事實”,批評是基於事實的評價,而造謠誹謗是歪曲事實的攻擊。如今不少所謂批評,其實是打著這個堂皇的旗號,去製造假新聞並藉機誹謗、攻擊。公民有批評的權利,但沒有造謠的權利,造謠誹謗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。問題是,很多時候批評與造謠糾纏在一起,一些人在造謠的時候加一些批評的元素,在批評的時候所借助的論據中摻雜很多不實的信息,真批評與假新聞摻在一起,很有迷惑性和欺騙性。批評中有很多真問題,但在關鍵的信息上摻雜一些假信息,讓人難以分辨,也容易模糊批評與造謠的界限。
  網上流傳的大多不是純粹的假新聞,而是批評和造謠混雜在一起的信息,這給判斷真假帶來了很多障礙。用假事實去支撐真批評,批評所指很迎合公眾的情緒,可“植入”其中的關鍵性謠言也因此流傳並且深入人心。
  嚴格區分作為價值判斷的批評和事實判斷的造謠,不僅利於精準打擊謠言,也是對正當監督的保護,使批評和監督免於污名化。  (原標題:“批評”前不要畫蛇添足地加限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26fqoa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